我第一次见到哈立德(Khalid)是在肯尼特拉的一间小咖啡馆,那是去年的9月11号,星期五,也就是我到达摩洛哥一个星期后。他是由麻学长介绍的一位朋友,这位学长是肯尼特拉教学点的上一任志愿者。实际上,哈立德是我在摩洛哥结识的第一个朋友,也是最好的朋友。
我看到哈立德的第一印象就是又高又瘦,这个中年男人的个子最起码有一米八往上。脸型瘦长,宽阔的额头上方是着实令人担忧的发际线(幸亏他看不到这篇文章),灰黑夹杂的头发略微卷曲,紧贴在头皮上,一副近视眼镜后面是透出智慧光芒的眼睛,鼻梁高挺,嘴巴周围有没刮干净的胡茬,与人们印象中满脸络腮胡的阿拉伯大叔形象相去甚远。哈立德不笑还好,一笑眼角的鱼尾纹和脸上的褶子就会尽数显露,当然这不是在贬低我的这位朋友,而是事实就如此(请看下图),哈哈哈。
我与哈立德初次见面,双方都略显拘谨。打完招呼落座后,他点了一杯咖啡,我点了摩洛哥的国饮薄荷茶。哈立德受过高等教育,法语很好,因此我们聊天用的是法语,我担心自己口语太差,还问他能不能听懂我的法语,他说:“没问题,你说的很好。”我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他也介绍了自己和家人。聊天中,我得知他是肯尼特拉皇家警察学院的教授,当然也是一名警察,平时工作很忙。家里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叫Khadija,哈蒂娅。他们儿女双全,哥哥叫Mehdi,马赫迪,妹妹叫Marwa,马丽婉。两个小孩都是十来岁的年纪,在上初中。互相了解后,我们开始了闲聊,聊到了中国和摩洛哥的气候差异,聊到了摩洛哥的四大皇城,聊到了法语、阿拉伯语和汉语哪个更难,甚至还聊到了鸦片战争,起因是哈立德对中国近代史非常感兴趣,他也对中国人如何看待西方人这个问题很有兴趣。他说:“鸦片战争是英国人挑起的,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你们难道不恨英国人吗?”我说:“不,时代已经发生变化,此时的英国人并不是彼时的那些人,退一步说,即使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需要把英国政府和人民区别开来看,战争是英国政府和维多利亚女王发动的,广大的英国人民并不都是支持战争的,把恨意强加于他们头上是不公平的。况且现在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那种不加区别地对某一国怀有恨意的狭隘历史观,我相信不仅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没有,其他各国人民也是不会接受的。”不知不觉,聊了将近一个小时,他的咖啡喝完了,我的薄荷茶还剩半壶。我打算付钱,但哈立德坚持要请客,并且邀请我星期日去他家里做客,我答应了。
星期日上午,哈立德开车过来接我,他家住在肯尼特拉的北边,是联排的小别墅,而我所在的大学城是在肯尼特拉的南边,其间的距离大概是五公里,正好横跨整个市区,当然,这个城市不大,可以说是非常小。第一次去人家的家里做客,我带了一些中国的小礼物,两个孩子很喜欢我送给他们的熊猫玩偶。哈蒂娅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主菜是摩洛哥传统的牛肉塔吉锅,上面撒着李子脯和杏脯,大块的牛肉肥瘦相间,在浓郁的汤汁中炖得软烂入味,咸的牛肉与甜的果脯相得益彰,毫不冲突。用摩洛哥人的主食Khubz(发音是胡卜兹,实际就是脆皮大面包)蘸着汤汁,再配上牛肉一起吃,味道棒极了。除了塔吉锅还有蔬菜沙拉和西红柿辣椒做的小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吃这顿饭时一开始我并没有放开,还稍微有些拘束,哈立德见状一直让我多吃肉,还开玩笑说:“阿里(麻学长的阿语名)去年在我家吃得比你多多了。”最后我吃得很撑。
第一餐——美味的牛肉塔吉锅
我与哈立德一家
饭后在客厅闲坐,我看到了桌上的国际象棋,哈立德问我会不会下象棋,我说会下中国象棋,不会下国际象棋,于是他就让他儿子马赫迪教我。马赫迪是个很帅的小伙子,一头卷发,浓眉大眼,睫毛很长,而且十分聪明,有礼貌,教养好。他很快就给我讲清了游戏规则,我俩对战了一盘,最后以我惨败收场。哈立德说:“以后有机会你可以教他中国象棋。”我说:“好,没问题。”后来,我想办法从国内搞来了一套木制象棋,送给了马赫迪,并且给他讲了下棋规则。他学习非常快,进步神速,我跟他对战,有时他都能赢过我。在我们下棋的时候,马丽婉一直在旁边观战,她是个很文静的小姑娘,跟我讲话稍微有些腼腆,不过熟悉了之后就好多了。当天下午,哈蒂娅还准备了下午茶,有水果、干果和小饼干,她还细心地问我喜欢什么果汁,我说苹果汁就好,不久鲜榨的苹果汁就被端了上来。吃饱喝足后,临近傍晚,该告别了,哈立德提出送我回去,临走时他跟我说:“你独自一人来到摩洛哥,远离了中国的家人,但是不要担心,在摩洛哥你也有一个家,我们就是你的家人,你可以把我和哈蒂娅当成你的大哥哥大姐姐,有什么事情就跟我们说,不论是缺钱少物还是遇到麻烦了,我们都会帮助你的。”这番话真诚自然,毫不虚伪,让我心中升起一股暖流,那一刻非常感动。一个人独自在异国他乡,若能有所依靠,心里的漂泊感和孤独感便会减少许多。
中国象棋(此图由马赫迪拍摄)
下午茶
以后的日子里,我没少往哈立德家跑,慢慢地我们之间越来越熟稔。我知道了哈立德的老家并不在肯尼特拉,而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克内斯,哈蒂娅的老家则是近在咫尺的萨累,离肯尼特拉二三十公里远,碰巧这两个地方我都去过。他们是在马赫迪和马丽婉到了上学的年纪才搬来肯尼特拉的,已经在这里住了七八年。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去了梅克内斯,行前我跟哈立德提起过这次旅行,得知我要去他的家乡玩,哈立德很高兴,热情地向我推荐好玩的地方,他说到了一个建在地下的监狱遗址,很庞大,跟迷宫一样,值得一看。很可惜,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最终并没有去这个景点。
哈立德的老家梅克内斯哈蒂娅的老家萨累哈立德表面看起来很严肃,实际上特别爱开玩笑。刚认识时他夸我法语说得很好,后来有一次在饭桌上,他跟我说:“你的法语其实很烂”,我表示很受伤,哈立德就在旁边笑。我当然知道他是在跟我开玩笑,不过说实话,我的法语口语确实不太好,练习机会不多,加上词汇量不够,所以有很多东西表达不出来。在哈立德家,我们的语言都是来回切换的,哈立德和哈蒂娅会说法语和阿拉伯语,马赫迪和马丽婉会说英语、法语和阿拉伯语,而我会说英语、法语和汉语,因此,我和哈立德夫妇用法语交流,和马赫迪兄妹俩就用英语,他们家人之间则说阿拉伯语。在饭桌上,哈立德要求大家必须都说法语,这样每个人都能懂。哈立德还经常调侃我的法语发音,有时我说了一个单词,他假装听不懂,让我重复,其实我说的是正确的,等我反应过来上当了,他就哈哈大笑。开这种幼稚的玩笑,他总是乐此不疲。但是哈立德也非常细心,得知我还没见过肯尼特拉的大海,去年10月份的一个周末,他开车带我去了海边沙滩,从他家到海边也就二十分钟的车程,到了海边我和马赫迪脱了鞋下海,他则在岸上帮我们看着鞋子。回去的路上,哈立德说:“现在天气冷了,等明年夏天,你们可以一起在海里游泳。”我说我不会游泳,马赫迪说:“没事,我可以当你的游泳老师,我游得可好了。”我便笑着说好,当时我们谁都没有料到,第二年夏天肯尼特拉的海边会空无一人。
肯尼特拉的海边
肯尼特拉的海边
我与马赫迪
马赫迪特别爱运动,足球是他的真爱,没有疫情的时候,他每周末都要去球场和小伙伴一起踢球,风雨无阻。有一次我看到他的膝盖上有一大片伤口,他说是踢球时不小心磕到了,我问他疼不疼,他说:“不疼,小事一桩,下周还要去踢。”这股不畏伤痛、坚持所爱的精神让人敬佩。马赫迪曾经问我最喜欢哪个球星,他说他的偶像是梅西,我说我平时不踢球也不看球赛,所以不了解足球,他十分惊讶地说:“你是月球来的吧?”其实,这与中国和摩洛哥的国情有关。在摩洛哥,足球文化特别盛行,摩洛哥国家队是北非劲旅,其大部分国脚都在欧洲五大联赛踢球,虽比不上巴西、阿根廷等传统足球强国,但其整体实力远高于咱们的国足。只要电视上有足球赛转播,摩洛哥的男人们饭后都会聚集在咖啡馆里看球聊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加油助威,哈立德也十分热衷于看球赛,几乎每天都在电视上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者乡下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踢足球的孩子,有的甚至光着脚,没有正式场地,就在街边公园或随便一块空地上开踢,踢得很欢快。反观国内,国足一直萎靡不振,再加上在年轻人中间,篮球似乎更受欢迎,所以足球文化没有那么普及。马赫迪对足球热爱到什么程度呢?疫情期间不能出门,他就在自家门口无人的路边踢球,甚至在客厅里有个毛线球也能踢起来。他还经常拉着我一起踢,说多踢球可以减肥,确实如此,他身材匀称,浑身上下没有一丝赘肉,腹肌很明显。
马丽婉则是沉迷于Tiktok,海外版抖音,事实上,他们兄妹俩都爱刷Tiktok,马丽婉还有自己的账号,闲来无事就拍几个视频玩玩。开始我认为马丽婉是个很文静的小姑娘,但这只限于在外人面前,在她哥哥面前,她跟文静这个词实在是沾不上边,兄妹俩互怼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拳脚相加,当然都是打打闹闹,不是认真打架,兄妹感情还是很好的。
我与马赫迪马丽婉兄妹
哈蒂娅是传统的摩洛哥妇女,温柔贤惠,勤勉持家。她在摩洛哥财政部工作,因此每天上下班都要在肯尼特拉和拉巴特两地之间往返,下班后还要照料一家人的饮食,是个女强人。不得不说,哈蒂娅的手艺是真好,她自己说过,最擅长料理鱼。不论是沙丁鱼、金枪鱼、鱿鱼,还是鲨鱼,不管是炖的、烤的、煎的,还是炸的,她都做得相当好吃。偏偏两个孩子都不喜欢吃鱼,原因是刺太多,他们懒得挑。因此,每次吃鱼的时候,马赫迪都会偷偷地跟我说:“你和我妈妈说说,告诉她你下次不想吃鱼了。”我就逗他说:“不,我想吃,你妈妈做的鱼很好吃,而且鱼肉有营养还不长胖。”然后他就一脸悻悻地继续埋头吃Khubz。当然,哈蒂娅其他的菜也做得非常美味。
煎沙丁鱼和鹰嘴豆饭
煎沙丁鱼与不知什么豆饭
金枪鱼塔吉锅与杂粮饭
鱿鱼塞饭和炸鱿鱼圈
鱿鱼塞饭
西班牙海鲜饭
烤鱼与烤虾
鱼丸塔吉锅
鲨鱼塔吉锅和鲨鱼肉串
鲨鱼塔吉锅
鲨鱼肉串
鸡肉塔吉锅
鸡腿盖面
和国内一日三餐不同,摩洛哥人一般每天吃四顿,而且时间要晚一两个小时,也就是上午九十点吃早饭,下午一两点吃午饭,晚上九十点钟吃晚饭,下午五六点的时候有一顿下午茶,不算是正餐,一般是喝茶加吃些点心。每次下午茶时,哈蒂娅都会准备好买来的糕点,泡壶很甜的摩洛哥茶,周末有空的时候她还会自己做蛋糕,烙摩洛哥传统的薄饼,味道都相当好。
摩洛哥传统茶具
下午茶
下午茶与晚饭二合一
下午茶
下午茶与晚饭二合一
自制巧克力蛋糕与油饼
摩洛哥薄饼
各种饼与自制蛋糕
酥皮包子
粉丝虾仁馅的
炸春卷
按照摩洛哥人的传统,每周五全家都要聚在一起吃库斯库斯(Couscous),这个传统雷打不动。库斯库斯是摩洛哥美食代表之一,首先将长得很像小米的粗麦粒粉蒸熟,同时在另一个锅中放入各种时蔬:土豆、丝瓜、胡萝卜、包菜、南瓜、辣椒、鹰嘴豆等等,再加上羊肉、牛肉或者鸡肉一起小火慢炖,然后把蒸熟的粗麦粒粉平铺到一个大平底盘里,上面盖上炖熟的肉和菜,再浇上汤汁。丰腴的肉汁混合鲜甜的蔬菜汁水浸入松软的粗麦粒粉中,肉和菜炖得十分软糯,调味简单却异常美味,可以吃出食材的本味。我非常爱吃库斯库斯,每周五哈立德都会叫我去他家吃。一般摩洛哥人吃库斯库斯还会搭配一种叫做Laben的乳制品,第一次喝到我还以为是牛奶放坏了,实际上Laben就是这种酸中带馊的味道,大部分人第一次喝都喝不惯,我觉得这玩意儿可以和北京的豆汁儿一决高下。不过后来喝得多了也就逐渐适应了这种味道,哈立德还告诉我喝这个对肠胃非常好。每次吃库斯库斯,我都是最后收尾的那一个,哈立德会调侃我说剩下的都是你的了,你要消灭干净,其实这时我也差不多饱了,我就跟他说不能再吃了,再吃我就撑死了,哈立德就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我第一次吃的库斯库斯
桌上的牛奶就是Laben
库斯库斯
库斯库斯
库斯库斯
哈立德一家都对中国十分友好。哈立德对中国的近代史很感兴趣,并且对如今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赞赏有加。而哈蒂娅则非常爱看中国的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宫斗剧,当然她看的都是法语或者阿语字幕的。我还跟她一起看过赵丽颖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费了很大的劲才用法语给她解释明白了这部剧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不过这部剧只有英语字幕,哈蒂娅英语不是很好,所以得自己连蒙带猜才能明白剧中的台词,就这样,她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我一直在哈立德家蹭饭,也挺不好意思的,后来找到个机会,在拉巴特的功夫餐厅请他们一家人吃了顿中餐,两个孩子非常爱吃,筷子也用得很好,点的大盘鸡是微辣的,虽然他们都不太能吃辣,还是吃了个精光。马丽婉尤其喜欢油泼面,吃了很多,马赫迪则钟爱饺子。饭后,哈蒂娅说第一次见马丽婉吃这么多东西。后来,我还自己做过打卤面带到哈立德家,两个孩子吃完都竖起了大拇指。哈立德曾经说过有机会我们一起在他家包顿饺子吃,可惜这个愿望到现在也没实现。
在哈立德家看《知否知否》
只有英文字幕
在功夫餐厅吃的中餐
我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在哈立德家吃饭是今年的3月1号,哈蒂娅准备的是鸡肉土豆塔吉锅、蔬菜沙拉和蒸朝鲜蓟,还有撒了肉桂粉的橙子,味道很奇特。遗憾的是最后这顿饭没有哈立德,他正好出差去德国了。一天后,也就是3月2号,摩洛哥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是从境外传入的,形势开始紧张起来。从这天开始,我们接到孔院通知,除上课外,尽量减少外出,做好防护。自此之后,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人家的安全,我就没再去哈立德家了。
最后一餐——鸡肉塔吉锅
蒸朝鲜蓟(只有根部能吃)一月底中国首先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后,海外各个国家对华人的歧视明显增多,摩洛哥也一样。走在大街上经常会有“人”冲着我喊:“Corona!Corona!”在这些无知的人眼中,中国人就是病毒。然而,哈立德一家人却对我仍旧十分友好,每次去他家,他们都会关心地问我远在中国的家人是否安全,我的家乡有没有确诊病例,我会告诉他们我的家人很安全,不用担心。我也经常和他们分享中国的抗疫进展,在二月份,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一家人仍然相信中国一定能挺过去。哈立德还跟我说:“中国选择封城,甚至全社会停摆来对抗新冠肺炎,这不是一次退步,而是以退为进,这次疫情之后,中国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三月中旬,随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摩洛哥果断开始封城封国,实行全国卫生紧急状态,大中小学停课,一切非必要营业场所全部关闭,呼吁居民待在家中。两个孩子停课后待在家里,哈蒂娅也不再去拉巴特上班了。但哈立德是警察,仍然要每天上班,而且工作更繁忙了。我虽然不能去哈立德家了,但我们每周都有电话联系,哈立德总会问我缺不缺什么东西,缺的话一定要说,他开车给我送过来。我每次都是心怀感激地谢绝,一是我不缺什么,二是他过来不方便也不安全。后来的斋月和开斋节,我都没能和他们一起过,哈立德说我很不走运,因为斋月期间,每天晚上他们摩洛哥人都会准备丰盛的大餐,开斋节那天更是尤其丰盛。
六月底,我从肯尼特拉搬到了拉巴特,本来哈立德说想在我搬家之前见一面,但是当时疫情仍然十分严峻,于是作罢。八月中旬,我们回国机票确定之后,我告诉了哈立德我即将离开摩洛哥,他说很遗憾我们见不了面了,因为此时肯尼特拉依旧被划为高风险地区,禁止自由出入。哈蒂娅问了我的身高体重和鞋子尺码,托她在拉巴特的同事给我买了一身摩洛哥传统长袍Djellaba和一双摩洛哥特色的尖头皮拖鞋,还给我妈妈买了阿甘油,当做临别礼物,我也回赠了他们一些中国礼品留作纪念。
来自哈立德一家的临别赠礼
在最后一通电话里,我说:“希望以后我们还能再相见”,哈立德说:“一定会的,你以后要来摩洛哥看我们”,我说:“好”,他说:“你不来的话我们全家就去中国找你”,我笑着说:“欢迎来中国。”
我想,以后在关于摩洛哥的回忆里,会有高大的棕榈树,会有悠扬的宣礼声,会有美味的塔吉锅和库斯库斯,会有舍夫沙万的蓝和马拉喀什的红,会有地中海的日出和大西洋的日落,会有乌达雅堡的古老和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恢弘,当然,一定会有肯尼特拉这可亲可爱的一家人,以及他们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