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东欧之行2斯洛伐克篇

发布时间:2020/9/18 1:20:41   点击数:

克拉科夫古城景色

“从斯洛伐克到克拉科夫”

1、他乡遇“故知”

8月24日(周一)多云,晴

早晨七点在维也纳下榻的酒店顶楼用早餐,看着见团里一位女团友从我们就餐的高桌旁经过,看着看着越发觉得脸熟,于是我对wife说,我总觉得那位女性很像我过去在上海电视台工作时的同事,就是那两位前天单独行动、让孔导他们好找了一阵子的上海夫妇。我说我只要证实她普通话说得是否标准就能断定,因为她进上海电视台时是以播音员录取的,做人物专题节目时她可以为自己的专题片配音(解说词)。

高先生、葛依青夫妇

八点前,准备上车时,看到她正在跟团里的“大个子”(从加拿大多伦多来的孙总)聊天儿,听她那普通话的发音我几乎可以断定,随后我用上海方言问他老公高先生:“你老婆以前是不是在上海电视台工作过?”他回答说:“没错啊!”“那,她的名字是不是叫葛依青?”“对呀!”高先生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老婆转过身来惊奇地问:“你是谁,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我回答说我们曾经是同事,在上海电视台《我们这一代》栏目组工作过,随后我报出了一大串当时的编导、摄像师的名字。于是,我俩激动地握手。

“哇,真是他乡遇故知啊!”孙总在一旁打趣地说道。真是的,时隔三十年,又在异国他乡的维也纳的旅途中重逢,彼此又是在不同的国家谋生,能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走到一起,怎么说也是一种缘分吧!

她告诉我离开电视台后她和丈夫去了秘鲁的利马,夫妻俩在那儿经营一家出口木材的公司,这一去就是27年。真巧,我去日本名古屋也有27年了!

上了车后,她特意走过来跟杨虹握手寒暄。哇,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放光芒啊!”我在旁打趣地说。

事后,Y君问我:“时隔三十年,你怎么就能一眼把她认出来呢?”

我说:“这很简单,一个人只要身材不变,脸形不变,还有某些性格、特征能够记住的话,就八九不离十了。嗨,这,一方面说明我记性较好,另一方面说明我运气也好,有好多次让我在国内外旅游途中遇见故人,我如数家珍:在普陀山的海滨偶遇自己的恩师;在桂林的一座山顶上遇见了大学同学一家子;在黄山天都峰上碰到了幼年时代的老邻居;又与现今在新西兰经营文化传播公司、昔日曾经同游西藏的“驴友”——四川妹子和她的新西兰籍的合作伙伴,在丽江古城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道上“狭路相逢”;还在柬埔寨“吴哥古窟”遗址,与日本南山大学的自己班的女学生不期而遇;如今又在维也纳‘撞上’了三十年前的同事……。”说这一番话时,我确实有些洋洋得意。

“他俩姓什么,什么称呼?”Y君问我。“她叫葛依青,丈夫姓高,叫什么还不知道。暂且称他俩为“葛里?高利”夫妇吧,这样好记一些……”

2、漫游“布拉迪斯拉发”

从维也纳行车(90公里)一个多小时,到了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我们在城内将参观一个半小时。

斯洛伐克古城1

捷克斯洛伐克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由原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的两个地区:捷克与斯洛伐克新组建的联邦制国家,并非一直以来就存在的一个国家。分家的根本原因只有一点,就是经济上的差异和民族的不同。因为捷克人在国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且捷克工业化程度远高于斯洛伐克,因此造成捷克的经济要好于斯洛伐克,长时间下来,捷克人认为自己受到了拖累,而斯洛伐克人认为自己在国家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造成了最后的分裂。

斯洛伐克古城2-3

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风俗文化、历史命运不尽相同的民族之间的矛盾与摩擦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以避免。经过艰难的协商、激烈的争论,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分别成为了今天的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相互独立的国家。

斯洛伐克古城4

斯洛伐克共和国位于中欧内陆。地势较高,领土大部分位于西喀尔巴阡山山区,仅在东南和西南有少量平原。流域河网稠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铁、锰、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矿藏资源。

斯洛伐克古城5

斯洛伐克共和国,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语言:斯洛伐克语;民族:斯洛伐克族、匈牙利族;首都:布拉迪斯拉法;宗教信仰:天主教。

斯洛伐克古城6-7

该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有采矿、石油加工、钢铁、木材加工等部门。农业盛产麦类、玉米、甜菜等。畜牧业也比较发达。

斯洛伐克古城8-16

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由新、老两个城区组成。我们团队跟着孔导从旧城区进入。旧城里房屋鳞次栉比,却很干净,有很多雕塑,也有不小小摆设。年轻的团友们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拍照留念的小玩意儿。

斯洛伐克古城17-26

斯洛伐克国家歌剧院

斯洛伐克总统府

在旧城区著名的古迹有:建于13世纪的哥特式圣?马丁教堂,这里曾经是匈牙利国王加冕之所;古老的圣?米歇尔门、大广场上建于16世纪的罗兰喷泉、宏伟的国家歌剧院、纯白色的总统府官邸等等。

斯洛伐克古城27-32

在老城区漫游时,我分别与团里的队友作了简短的采访,主要想了解团友们来自何方,因为我觉得这次参团的团友素质相当高,不同于西欧团不少来自国内探亲的家属。一问之下,有来自多伦多的经营公司的孙总三口之家,有来自美国达拉斯的一对夫妇,有来自巴黎的越南华侨叔侄,有来自新加坡的年轻女子和她大连的姐妹,有来自葡萄牙的年轻夫妇,有来自德国大学主攻“造船”的博士后研究生的男士,名叫王珂琦(老家是吉林长春),有在德国纽伦堡工作的女士和她的父母,有来自卢森堡大学的工学博士魏志超夫妇,有在德国工作的年轻夫妇,有在深圳经商的唐飞夫妇,还有在德国留学、毕业后留在德国工作、这次随同孔导来东欧旅游线路实习的年轻的小王夫妇,当然,还有来自日本名古屋的我俩,和曾经是上海电视台同事来自秘鲁利马的葛女士和和她的高先生……。

斯洛伐克古城33-36

总而言之,东欧团的团员文化素养很高,待人有礼有节,说话文雅大方,仅从吃早餐排队有序、上下车时的互相礼让这些细节上都可以看出。所以,可以称得上是:海外旅游模范团。

斯洛伐克古城37-40

斯洛伐克:杰云城堡

旧城区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当属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亦称“杰云城堡”。这里原是古罗马人建造的一座要塞,现存的城堡是在年改建的。城堡形如一张倒置的八仙桌,远远望去,城堡高耸的塔楼犹如桌子的四条腿,别具一格。

斯洛伐克新城区1-10

林荫大道1-9

国家歌剧院全景

最后,我们又走马观花地浏览了新城区的街道、码头、公园、雕像等,最后又回到了集合地点——大歌剧院附近。

3、“克拉科夫”迷人的夜晚

8月25日(周二)阴,有雨。

今天前往波兰的旧都克拉科夫,行程千米,走的是普通的道路,盘山公路的景色有点儿像中国的农村。有段道路甚至有些颠簸,这一比较就比出了东欧跟西欧的差距:设施的差距,服务的差距,人的素质的差距,当然还有物价、物质的差距。下午一点半,我们在斯洛伐克境内的“麦当劳”用了简单的午餐。

天下着雨,气温骤降,不少团友在附近的超市买了厚的衣服。到了波兰路况稍微好些,但是适逢下班时间,路上堵得厉害。

康帕勒旅馆

走进瓦维尔城堡1-2

到了克拉科夫古堡时间已经下午六点多了。千米的行程,在路上整整跑了十个小时。在“康帕特瑞”旅馆办好入住手续后,我们跟着导游徒步进入克拉科夫古城。

走进瓦维尔城堡3-4

克拉科夫建于年前后,是中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市内古典的建筑弥漫着中世纪的浪漫风情。整个古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个13世纪的商业城镇拥有欧洲最大的露天市场和无数内部装潢华丽的历史建筑、宫殿及教堂。

瓦维尔城堡5-9

我们的团队从瓦维尔城堡进入,已经是黄昏时分。瓦维尔城堡是克拉科夫的起源和地标,建立在克拉科夫市维斯瓦河畔的石灰岩山岗上,是波兰最古老的宫殿之一。

各时代的杰作:瓦维尔城堡10-14

城堡内的主教堂始建于年,从大教堂的外观来看非常独特,像是搭的积木一样,教堂分了好多“板块”,这些“板块”都是不同时期修建起来的。教堂内陈列着历代波兰国王、克拉科夫主教的古棺。波兰的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灵柩也葬在这里。

走进克拉科夫古城1-8

夜幕下降,我们紧跟着孔导快步走进中央广场。克拉科夫的中央广场是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也是克拉科夫最让人心动的地方,许多人到克拉科夫就是特地为了来感受波兰地道的地方风情。

圣母玛利亚教堂1-3

广场上砖红色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是克拉科夫的标志,夕阳西照时分,它会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暖红。整点一到,教堂钟楼顶部的小窗户就会打开,一只金色的喇叭伸出来,嘹亮地吹奏一段曲子,完了以后,吹奏者会向下面的游人挥手致意,于是广场上就会传来游人们愉快回应的呼哨声和掌声。

晚餐厅内外景1-3

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在一个货币兑换处换了欧元波兰货币多点儿提拉特。围着广场四周转了一圈:圣母玛利亚教堂、喷泉、别具一格的纺织品会馆(出售各种各样的小商品)。

浪漫蒂克的古城夜景1-6

广场的四周到处都是露天酒吧;随处可见个人或“几人组合”的音乐演奏者,优雅的旋律在夜空中回荡,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时而漂亮、华丽的双驾马车载着游客从身旁经过,在古城铺陈的石子路上踩踏出“咚咚”的清脆的马蹄声……。

克拉科夫古城——一个多么迷人的夜晚啊!

(未完待续)

长按指纹,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dl/184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