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探秘三毛的撒哈拉之城阿尤恩摩洛哥

发布时间:2023/1/19 20:17:38   点击数: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三毛语录#

探寻三毛的撒哈拉之城

三毛的撒哈拉之城,摩洛哥南部最荒凉的地区

这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关于这片土地的描述。

这本承载着三毛乡愁的书中所描绘的地方亦成为了无数人追寻的远方,我也踏寻着三毛的脚步,穿越万里千山来到了这座荒漠之中的小城——阿尤恩(Laayoune)。

阿尤恩便是书中的阿雍,三毛与荷西在这结婚、生活,更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撒哈拉故事。

阿尤恩城外的沙漠

阿尤恩并非摩洛哥的城市,而是位于摩洛哥南部的西撒哈拉地区。

关于西撒哈拉:

维基百科中关于西撒哈拉有一句话:Amongthemostaridandinhospitableontheplanet.(地球上最干旱、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这片土地是地球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主要由沙漠与戈壁组成,拥有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比广西省略大),但仅有50万人口,相当于中国一个稍大县城的人口。

Google卫星地图

西撒哈拉也是非洲大陆唯一一个没有完全独立建国的地区。四分之三的土地目前被摩洛哥实际控制,剩余四分之一的荒芜土地被西撒哈人的独立武装组织控制。(西撒哈拉人的独立武装组织名为波利萨里奥阵线,其前身就是三毛在“哭泣的骆驼”中所提到的游击队,其所领导的政权“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并不为主流国际社会所接受,目前仅有47个国家承认该政权。)

阿尤恩是西撒哈拉地区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就坐落在绿洲之侧,而绿洲的另一侧便是望不到边际的沙漠与戈壁。

在由摩洛哥去往阿尤恩的途中,天地间只余两种颜色,右侧是蓝色的天空与海洋,左侧是黄色的戈壁与沙漠,无论你望向何处均是一眼望不到边际。

这条荒漠中通往阿尤恩的柏油马路,好似死寂一片,没有生命,没有哀乐,只有大西洋不知疲倦地拍打着荒漠的海浪声。

沿途风景

巴士在进入阿尤恩之前停了下来,摩洛哥军人上车进行检查,当他看到我的中国护照后开口的第一句话是:“SanMao?”

伴随着摩洛哥人口中的这一声“SanMao”,我开始了我的西撒哈拉之行。

(关于过关:来之前一直担心过关问题,因为毕竟西撒哈拉是一个政治敏感地区,而实际持中国护照反而非常轻松就可入关,当然前提是在政治局势没有出现较大动荡的情况下。)

初到阿尤恩,第一印象便是荒凉,然而有趣的是汽车站却建的相当漂亮。

阿尤恩汽车站车站前街景

走出汽车站大门踏上阿尤恩的街道,放眼望去,道路的尽头便是无边的沙漠。大海、绿洲、沙漠、戈壁、破旧与现代化的建筑,这些元素被一座城市奇妙的结合在一起。

会主动选择一座荒芜之城生活的人,内心该有多浪漫。

三毛撒哈拉旅馆

汽车站出门右转一百米便能看到SanMaoSaharaHotel,虽然这个旅馆与三毛并无关系,然而入住后我却遇到了一个意外之喜。

三毛旅馆中的回忆之书

这是旅馆前台摆放的一本相当破旧的中文《撒哈拉的故事》,翻开一看,才发现书中的空白处布满了不同的中文留言,全国乃至全球不同地区的华人字迹都能在这本书上发现。

中国人的足迹早已遍布全世界,我们从不缺逐梦之人,他们在全世界各个角落追逐着自己的远方。

阿尤恩俯视图

荷西在风里对我说:“你看,这是阿雍城的外围,我们的家就在下面。”

这是荷西第一次带三毛去他们阿尤恩的家时对三毛说的话。

由三毛撒哈拉旅馆出门,步行不远便能到达书中所描述的金河大道,也就是三毛与荷西故居所在之处——金河大道44号(门牌号)。

尽管阿尤恩早已不是三毛曾经生活过的那个阿雍了,经过摩洛哥政府几十年的建设发展这座城市已经变得更加现代化,多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坟场拆了、汽车也随处可见。但即便如此,现在的金河大道44号依然是位于阿尤恩人烟稀少的城市边缘之处。

“那个地方我从来没有去过,哈哈,怕得传染病。”这是书中“白手成家”那一章中,一位欧洲妇女讥讽三毛居所的话语。不难想象,当年三毛生活的地方,该有多么的偏僻与荒凉。

三毛故居

MAPS.ME地图:直接搜索中文“三毛故居”(推荐此APP,尤其在摩洛哥的老城区非常实用)Google地图:BoulevardMohamedAIKhallouqi(无具体位置,只有街道名称)

黄白墙体上依稀可见斑驳的白色字迹“44”,门右侧的铁皮被人刷过漆,上面只余几个数字,而铁皮上的许多中文留言提醒着我这就是三毛曾经的居所。现在只是一栋普通两层楼房的私宅,紧锁的铁门内是否有人我不得而知,我也并未敲门打扰,于我而言在门口徘徊便已心满意足。

铁门右侧的电箱

看着铁皮上不知谁写的ECHO(~)以及各式各样的留言,莫名有些感概。三毛这样一位历经繁华的女子,竟愿选择在如此荒凉的沙漠之城中安家,书中白手起家那一章中所描述的沙漠生活之艰辛仿佛也再现于我眼前。

三毛故居所在楼栋

当我在紧锁的铁门前时,遇到了一个小伙子主动用英语跟我打招呼,原来是居住在三毛家左侧的邻居。之后我问能否去他家楼顶参观一下,结果他很热情的带着我上楼了。

邻居房间内部结构

在小小的一层楼中居然住了三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是居住在其中的一个房间。小伙子英语挺不错,他在阿尤恩上高中,姐姐住在国外,曾经带过他去欧洲旅行,所以他很努力的学习英语,因为他希望将来可以去别的国家工作。

我与邻居小伙

随他来到楼顶,翻过不高的台阶便来到了三毛家的楼顶,也就是当年“飞羊落井”的奇观发生地,只不过现在的天井已经被水泥所覆盖。

故居楼顶,左侧水泥地为飞羊落井处

曾经的金河大道也已经改名且扩大了不少(谷歌地图上街道名称为:BoulevardMohamedAIKhallouqi),而房子前的坟场如今也变成了偌大的厂房,据说是一个面粉厂。站在三毛家的楼顶,很轻易便能看见城外荒芜的世界,无尽的沙漠与戈壁。

楼顶风景

阿尤恩日新月异的发展早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景色,而黄色的沙漠与戈壁却仍百千年来一如既往的荒芜着,这片土地或许不知道曾有一个叫三毛的女子如此爱慕过它,更不知道会有如此多的人穿越万里慕名而来感受它的荒凉与美丽。

邻居可爱的小朋友

除了三毛与荷西曾经的居所,书中还浓墨重笔的描绘过的地方大约就是国家旅馆了。

我坐在里面,常常忘了自己是在沙漠,好似又回到了从前的那些好日子里一样。

关于国家旅馆,书中有如此描述:

“国家旅馆是西班牙官方办的,餐厅布置得好似阿拉伯的皇宫,很有地方色彩,灯光很柔和,吃饭的人一向不太多,这而的空气新鲜,没有尘土味,刀叉擦的雪亮,桌布烫得笔挺,若有若无的音乐像溪水似的流泻着。”

国家旅馆

在谷歌地图上很轻易便能找到书中的国家旅馆(HotelParador),步行到国家旅馆大门前,才发现这是一座看似斑驳却气质斐然的建筑。(Parador便是指政府经营的意思,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叫法,沿用至今。)

踏入国家旅馆就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与荒芜沙漠完全无关的精致世界,低调奢华的贵族气质迎面而来,旅馆内的工作人员彬彬有礼且都能说英语。我起初只是心怀忐忑的问了一句是否可以参观,未想前台非常有礼貌的说欢迎随意参观。

铺着地毯的“时光隧道”宽敞明亮的会客厅复古而典雅的庭院曾经的帐篷房

当我踩在走廊的地毯上时,这条走廊似乎成为了一条时光隧道,它带着我穿越时空感受着三毛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三毛与荷西常去的餐厅是一个红白色调的餐厅,需要穿过一个向下的阶梯然后推开门才能到,推开门的一瞬间是惊艳的,在这样一座荒芜之城中竟然有如此典雅美丽的餐厅。

这是一个优雅而精致的世界,这里的桌椅、餐具、地毯以及一切无不散发着贵族的气质,我在这安静而美丽的餐厅里缓慢踱步,似乎穿越时空看见了三毛的身影,看见了餐厅举办的繁华晚会,熙熙攘攘的西班牙显贵在餐厅里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准备离开时,一位非常有气质的老人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主动过来与我打招呼握手。原来他不仅知道三毛,还经常给来此处的中国人介绍,通过他我还得知,这座国家旅馆现在是属于阿尤恩政府,依然是这座城市一个特殊的存在。

最后这位气质老人还未等我询问,便主动告诉了我的下一站的位置:法院与邮局。

替我带口信给荷西,请告诉他,他明天跟我结婚,叫他下了班来镇上。

三毛与荷西就是在这座沙漠之城结婚的,结婚的地点是法院,据说法院与邮局是在同一位置,然而时过境迁,早已难觅踪迹。

当三毛在法院被秘书先生告知次日可以与荷西结婚之后,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我梦游似的走下楼,坐在楼下邮局的石阶上,望着沙漠发呆。”然后她遇见了荷西的同事,于是托其转达荷西,因此便有了上面三毛所写的《结婚记》中的那句话。

三毛曾经发呆的石阶如今已经长出杂草

庆幸的是在街上寻觅之时,一位黑人主动与我打招呼:“sanmao?”这位黑人朋友名叫eko,与echo发音相同,原来他也知道三毛,他说他在阿尤恩遇见的亚洲面孔无一例外均是来寻找三毛的,于是他主动带我去寻找法院与邮局,并一路上同我介绍。

曾经的法院与邮局

原来这便是曾经的法院与邮局,如今这栋楼早已荒废。一楼是邮局,也就是三毛当初取信寄信的地方;三楼是法院,即三毛与荷西结婚的地方。如今法院早已搬到别处,而邮局也在右边建立了一栋新的白色建筑。

左侧红色为老邮局,右侧白色为新邮ju

信箱依然是原来的模样,只不过位置从原来左侧红黄色的旧墙移到了右侧白色新粉刷过的墙上。

信箱

那时候三毛便是经常步行一小时左右来到这里取信寄信,我们读到的《撒哈拉的故事》的稿件全是从此处寄出的,这是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荒凉世界与外界进行沟通的唯一大门。

三个红心标志,右侧为法院邮局

阿尤恩的前世今生

阿尤恩作为西撒哈拉地区的首都,在摩洛哥政府的大力发展下早已今非昔比,寻觅完三毛的痕迹,我也想揭开现在这座城市的神秘面纱。

这里生活的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且与摩洛哥的大城市相比,这里是更为传统的穆斯林地区。因此在街上见到的女子基本都是长袍加头巾,甚至很多只露出眼睛,清镇寺更是随处可见。

有趣的是在这座全是穆斯林的城市居然有一座基督教的教堂,这也是路上与我搭讪的黑人朋友eko告诉我的,因为他就是这座教堂的神父。

阿尤恩唯一的基督教堂(espagnole)

这座教堂是西班牙殖民西撒哈拉地区时期所建立的,因为当时很多西班牙人在阿尤恩生活(荷西就是西班牙人),而西班牙人是信奉基督教而非伊斯兰教,因此当时修建了这座教堂。eko跟我说,现在这座教堂已经成为了一个景点,并且他还开门带我进去参观,令人惊喜的是教堂里挂有许多这座城市早期的照片。

曾经的帐篷房早期的阿尤恩教堂内部

早期的阿尤恩无疑是一个真正的荒漠小镇,许多贫穷的撒哈拉威人住的都是帐篷房。eko说他其实原来并不知道三毛,后来是因为遇到来阿尤恩的中国人才知晓了三毛的故事,之后还收集了许多与其相关的东西,甚至特地看完了西班牙语的《撒哈拉的故事》,难怪在给我介绍法院与邮局的故事时那么了如指掌。

eko收集的物品,右侧为留言本

eko收集的物品中,让我感到意外的大概就是这本留言册了,居然有如此多的中文留言,每一则留言的背后大概都有令人动容的故事,最神奇的是我竟然发现了杨二车娜姆的留言。

杨二车娜姆的留言

eko为了方便与中国人交流甚至有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mingzhez.com/lbtzz/24324.html

------分隔线----------------------------